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

价格¥0.00 /元

详情

摘要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喷出口,通过隔板、底板、限位块、顶块和上板配合使用,当上板往下移动时带动挡块移动,最终使挡块处于卡接的状态时灭火器打开,当松开按压夹时挡块处于限位块和顶块之间,对按压夹的位置固定,使其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操作更加方便省力,更加适合各个群体人员的使用,通过按压夹、滑块、第二转杆和齿条的配合使用,当打开灭火器时滑块进行移动,最终带动第二转杆的转动,从而在打开灭火器时将灭火物质进行搅拌,增大喷出的水雾面积,从而增加灭火的面积,使得在进行灭火时效果更佳,提高灭火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喷出口(2),喷出口(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外壳(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按压夹(4),按压夹(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夹(5),固定夹(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板(6),隔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7),底板(7)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9),隔板(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板(10),上板(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挡块(12),按压夹(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齿条(14),齿条(14)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齿轮(15),齿轮(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6),第一转杆(16)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7);所述上板(10)与底板(7)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7)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原始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上板(10)的重力势能相等;所述底板(7)设计为凸型,限位块(8)与顶块(9)均位于底板(7)的中央位置,且限位块(8)与顶块(9)的长度一致;所述挡块(1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小弹簧,且挡块(12)设计为直角梯形,该梯形的倾斜面与限位块(8)的倾斜面相互平行;所述限位块(8)设计为倾斜状,限位块(8)两侧相互对称,且限位块(8)的长度不大于上板(10)内的凹槽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有两个,两个隔板(6)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7)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0)的底部设有凹槽,且凹槽位于上板(10)的中央,且上板(10)的尺寸与底板(7)的尺寸相互适配。

说明书

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

背景技术

[0002]火灾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很高的灾害,这种灾害随着人类用火的历史而生,从而以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也应运而生,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消防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逐渐提高。

[0003]为了改善消防基础建设,各地在消防队、消火栓、消防装备和多种形式的消防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考评,对相关消防设施的配置有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大商场和工地等公众场所为了防范火灾且当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明确要求需要进行摆放相应数量的灭火器,传统的灭火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开防火栓,然后再按压把手,而在灭火的过程中需要一直按压把手直至火源熄灭,但由于灭火器重量较大,一直保持按压把手的姿势会消耗过大的体力,针对一些劳动力较低的人而言不适合长时间的使用,故可能在未将火源扑灭之前造成体力透支的现象发生,使得灭火不彻底,容易造成后续的安全隐患发生。

[0004]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具有使用灭火器的过程中不需要一直按压把手而使灭火器处于打开状态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灭火器在进行使用时需要一直按压,灭火过程所消耗的劳动力较大,不适合部分体力较低的人群使用的问题,保证了操作人员在进行使用时只需打开灭火器对准火源即可,不需要一直进行按压,整个灭火过程更加省力,工作效率更高。

发明内容

[0005](一)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使用灭火器的过程中不需要一直按压把手而使灭火器处于打开状态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喷出口,从而将灭火物质喷出,喷出口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对灭火物体进行瞄准,针对性灭火,外壳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按压夹,通过往下按压打卡灭火器,按压夹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夹,固定夹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板,保证上板沿着隔板进行移动,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通过配合限位块的使用对上板进行卡接,限位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隔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板,上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挡块,按压夹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背面活动连接有齿条,齿条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齿轮,齿轮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

[0007]优选的,所述隔板有两个,两个隔板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上板与底板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原始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上板的重力势能相等。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设计为凸型,限位块与顶块均位于底板的中央位置,且限位块与顶块的长度一致。

[0010]优选的,所述上板的底部设有凹槽,且凹槽位于上板的中央,且上板的尺寸与底板的尺寸相互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计为倾斜状,限位块两侧相互对称,且限位块的长度不大于上板内的凹槽尺寸。

[0012]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小弹簧,且挡块设计为直角梯形,该梯形的倾斜面与限位块的倾斜面相互平行。

[0013](二)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通过按压夹、第二转轴、连接管的配合使用,使得往下按压按压夹时带动第二转轴旋转,且将灭火器打开,从而可以增大灭火器的灭火范围,且在灭火过程中不需要一直按动,节省体力,便于后续应对其他突发状况,且灭火效果更佳。

[0016]2、该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通过隔板、底板、限位块、顶块和上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当上板往下移动时可以带动挡块同步移动,最终使挡块处于卡接的状态时灭火器打开,从而当松开按压夹时挡块处于限位块和顶块之间,对按压夹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其一直保持打开的状态,改变了传统灭火器在进行使用时需要一直紧按打开的缺点,操作更加方便省力,更加适合各个群体人员的使用。

[0017]2、该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通过限位块、挡块、弹簧和顶块的配合使用,使得当灭火结束之后,只需要再次按压按压夹,按压到最底部时松开会恢复到原始位置,从而将灭火器关闭,由于使得灭火器从打开到关闭的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控制,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打开和关闭,从而增加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能。

[0018]3、该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通过按压夹、滑块、第二转杆和齿条的配合使用,使得当打开灭火器时滑块进行移动,最终带动第二转杆的转动,从而在打开灭火器时将灭火物质进行搅拌,增大喷出的水雾面积,从而增加灭火的面积,使得在进行灭火时效果更佳,提高灭火的工作效率。

[0019]4、该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通过滑块、齿条、齿轮、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当滑块移动时会带动齿条移动,最终带动第二转杆的旋转,从而带动后续反应的进行,增加整个装置的联动性,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发明按压夹、固定夹、隔板连接结构示意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原始状态;

[0022]图3为本发明图2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结,此时按压夹往下按压,带动上板同步进行运动;

[0023]图4为本发明隔板、限位块、顶块和上板连接结构示意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初始状态,此时灭火器处于关闭状态;

[0024]图5为本发明图4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上板往下移动,带动挡块同步下移,运动至限位块与顶块之间,此时灭火器处于打开状态;

[0025]图6为本发明图5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挡块继续往下进行移动,移动至顶块的下方;

[0026]图7为本发明图6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挡块往上移动,灭火器被重新关闭;

[0027]图8为本发明图5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8]图9为本发明图6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9]图10为本发明连接杆和、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发明滑块、齿条和按压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当按压夹往下移动时会带动齿条同步进行运动;

[0031]图12为本发明齿条和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当齿条移动时会带动齿轮同步进行旋转;

[0032]图13为本发明齿轮、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当齿轮旋转时会带动第二转杆同步进行运动。

[0033]图中:1、外壳;2、喷出口;3、连接管;4、按压夹;5、固定夹;6、隔板;7、底板;8、限位块;9、顶块;10、上板;11、连接杆;12、挡块;13、滑块;14、齿条;15、齿轮;16、第一转杆;17、第二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13,一种基于间接性按压控制把手的自锁式灭火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喷出口2,从而将灭火物质喷出,喷出口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对灭火物体进行瞄准,针对性灭火,外壳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按压夹4,通过往下按压打卡灭火器,按压夹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夹5,固定夹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板6,隔板6有两个,两个隔板6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7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保证上板10可以沿着隔板6进行移动,隔板6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7,底板7设计为凸型,限位块8与顶块9均位于底板7的中央位置,且限位块8与顶块9的长度一致,从而可以对顶块9和限位块8进行稳定和支撑,且凸出状可以使得上板10往下移动,底板7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设计为倾斜状,限位块8两侧相互对称,且限位块8的长度不大于上板10内的凹槽尺寸,使得上板10可以正常往下移动,且挡块12下移的过程中会往左进行收缩,配合限位块8的使用对上板10进行卡接,对按压夹4的位置进行固定,不需要在灭火过程中一直握紧按压夹4,节省体力。

[0036]限位块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9,隔板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上板10,上板10的底部设有凹槽,且凹槽位于上板10的中央,且上板10的尺寸与底板7的尺寸相互适配,按压夹4往下按压时上板10不会进行阻挡,可以顺利下移,上板10与底板7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7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原始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上板10的重力势能相等,当对上板10进行支撑,使其在不受外力时保持稳定,上板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挡块12,挡块12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小弹簧,且挡块12设计为直角梯形,该梯形的倾斜面与限位块8的倾斜面相互平行,使得挡块12可以进行移动,按压夹4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齿条14,通过齿条14的移动带动后续齿轮15的旋转,齿条14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齿轮15,齿轮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6,第一转杆16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7,通过第二转杆17的旋转进行搅拌,增大灭火面积。

[0037]工作原理:通过在进行使用该装置时,先将连接管3拉直,对准火源,然后往下按压按压夹4,打开灭火器,按压夹4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上板10,故会带动上板10同步往下移动,上板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1和挡块12,故会带动其同步往下进行移动,逐渐靠近顶块9,当与顶块9接触以后继续下移,挡块12受到顶块9的挤压力,会使得挡块12往右进行移动,继续下移,会使得挡块12移动至顶块9与限位块8之间,此刻挡块12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灭火器会被打开,喷出瓶内灭火物质,此刻可以松开按压夹4,由于挡块12初始时的尺寸大于顶块9的尺寸,故松开按压夹4之后,按压夹4不会往上松开,会将按压夹4固定在打开的位置,避免在整个灭火过程中需要一直对按压夹4进行按压,造成疲劳。

[0038]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4-5。

[0039]当火源被消灭之后,操作人员继续往下进行按压按压夹4,会带动挡块12继续往下移动,且由于顶块9的挤压作用,会使得连接杆11外侧的弹簧进行压缩,带动挡块12往左移动,最后继续按压按压夹4,带动挡块12继续下移至顶块9的下方位置,挡块12恢复到初始位置,此刻按压夹4与隔板6接触,无法继续按压,此刻只需松开按压夹4,由于顶块9套接在底板7的外侧,且上板10与底板7之间活动连接有两个弹簧,两个弹簧的规格一致,且以底板7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故持续往下按压时会使得弹簧压缩,当松开按压夹4之后,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大于上板10的重力势能,会带着挡块12和顶块9受到往上的弹力,最终使得挡块12和上板10恢复到原始位置,从而使得按压夹4恢复到原始位置,将灭火器关闭。

[0040]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6-7。

[0041]于此同时,当按压按压夹4打开灭火器的同时,由于按压夹4往下移动,固定夹5保持不动,会带动滑块13同步往上进行移动,滑块1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齿条14,故会带动齿条14同步往上进行移动,齿条14的左侧活动连接有齿轮15,故会带动齿轮15进行旋转,齿轮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6,故会带动第一转杆16的旋转,通过第一转杆16下方两个锥轮的相互啮合进行配合,会使得第二转杆17进行旋转,第二转杆17的表面设有螺旋状,当第二转杆17进行旋转时,可以对灭火物质在喷出口2喷出时进行搅拌,增大喷出时的水雾面积,使得灭火器在进行使用时的灭火面积更大,提高灭火效果。

[0042]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1-13和图1。

[00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在线咨询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