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

价格¥0.00 /元

详情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冷管,所述冷管靠近支架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冷管远离支架的一端与涡流管的冷出气管连通,所述支架的上端竖直滑动连接有热管,所述热管上连通有降压管,所述热管远离支架的一端与涡流管的热出气管连通,所述涡流管的输入端连接有高压进气管;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设备只需通入高压气体,无需其他能源驱动,且自动化程度高,可在通入压缩气体后,实现压合、油液分离等多个步骤,无需人工干预,且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冷管(3),所述冷管(3)靠近支架(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7),所述冷管(3)远离支架(1)的一端与涡流管(4)的冷出气管(43)连通,所述支架(1)的上端竖直滑动连接有热管(2),所述热管(2)上连通有降压管(5),所述热管(2)远离支架(1)的一端与涡流管(4)的热出气管(41)连通,所述涡流管(4)的输入端连接有高压进气管(42);所述热管(2)和冷管(3)均压制成采用较宽的矩形结构;所述冷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吸油网板(9),所述冷管(3)的上端等距离连通有多个直径为0.5‑2cm的细管(10),所述细管(10)远离冷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吸油网板(9)的底端;所述热管(2)靠近支架(1)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7),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7)远离热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顶端水平延伸部分;所述热管(2)靠近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动顶升机构(14),所述气动顶升机构(14)可在热管(2)内气体压力下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7)的张力带动热管(2)向下运动;所述支架(1)位于冷管(3)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的伸缩管(11),所述热管(2)靠近支架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上端内壁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挡块(15),所述伸缩管(11)可在热管(2)向下运动时受抵压收缩,并在热管(2)运动至其可以运动至的最低侧时可将第一挡块(15)顶起并与热管(2)内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管(3)靠近涡流管(4)的一端顶部连通有进液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靠近热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光杠(12),所述光杠(12)上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13),所述直线轴承(13)与热管(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网板(9)的上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拱形片(8),相邻的两个第一拱形片(8)之间的间距为

0.5‑2cm,所述热管(2)的底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拱形片(21),所述第二拱形片(21)的拱顶与第一拱形片(8)和细管(10)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网板(9)由网布层(9a)和金属网层(9b)两部分构成,且网布层(9a)位于金属网层(9b)两部分构成,所述网布层(9a)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顶升机构(14)包括由圆柱形的壳体(141)、活塞杆(142)、活塞(143)构成,所述活塞(143)的外径与所述壳体(141)的内径相等,所述活塞(143)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42),所述活塞杆(142)穿过壳体(141)并与支架(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位于第一挡块(15)下侧的部分开设有弧面(1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11)由第二排气管(111)、第二复位弹簧(112)和第二挡块(113)构成,所述第二挡块(113)竖直设置并与支架(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12),所述第二挡块(11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排气管(111),所述第二排气管(111)靠近热管(2)的一端开设有斜面。

说明书


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去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技术中对于纺织品去油的方式是采用漂洗并加入洗涤剂的方式进行,此方式需要经过浸泡‑漂洗‑晒干‑晾干等多个步骤,较为繁琐,且有的洗涤剂效果差,不能彻底洗去各种污渍,有的破坏力强,不够温和,容易损伤衣物,且对于无法漂洗的纺织品则不能有效的去除油渍,因而急需改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冷管,所述冷管靠近支架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冷管远离支架的一端与涡流管的冷出气管连通,所述支架的上端竖直滑动连接有热管,所述热管上连通有降压管,所述热管远离支架的一端与涡流管的热出气管连通,所述涡流管的输入端连接有高压进气管;

[0005]所述热管和冷管均压制成采用较宽的矩形结构;

[0006]所述冷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吸油网板,所述冷管的上端等距离连通有多个直径为.‑cm的细管,所述细管远离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吸油网板的底端;

[0007]所述热管靠近支架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远离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架的顶端水平延伸部分;

[0008]所述热管靠近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动顶升机构,所述气动顶升机构可在热管内气体压力下克服第一复位弹簧的张力带动热管向下运动;

[0009]所述支架位于冷管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的伸缩管,所述热管靠近支架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上端内壁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伸缩管可在热管向下运动时受抵压收缩,并在热管运动至其可以运动至的最低侧时可将第一挡块顶起并与热管内部空间连通。

[0010]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冷管靠近涡流管的一端顶部连通有进液管。

[0011]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支架靠近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光杠,所述光杠上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热管固定连接。

[0012]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吸油网板的上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拱形片,相邻的两个第一拱形片之间的间距为0.5‑2cm,所述热管的底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拱形片,所述第二拱形片的拱顶与第一拱形片细管对应设置。

[0013]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吸油网板由网布层和金属网层两部分构成,且网布层位于金属网层两部分构成,所述网布层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

[0014]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气动顶升机构包括由圆柱形的壳体、活塞杆、活塞构成,所述活塞的外径与所述壳体的内径相等,所述活塞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壳体并与支架固定连接。

[0015]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热管位于第一挡块下侧的部分开设有弧面。

[0016]在本发明的优选中,所述伸缩管由第二排气管、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挡块构成,所述第二挡块竖直设置并与支架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挡块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靠近热管的一端开设有斜面。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发明依照了流体力学的相关原理,配合涡流管两个输出端输出温度差异较大的特性,并进一步改进热管与冷管的接触面,使纺织品上的油渍与热管接触的一面由于温度较高,油液表面张力变低,会向冷管一侧运动,并沿着第一拱形片的弧面被吸附在吸油网板上。

[0019]且由于气动顶升机构的设置,可在涡流管运转时自动将热管克服第一复位弹簧的张力与纺织品贴合,第一拱形片和第二拱形片的相对设置可在不增加设备的直线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与纺织品的接触面积。

[0020]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设备只需通入高压气体,无需其他能源驱动,且自动化程度高,可在通入压缩气体后,实现压合、油液分离等多个步骤,无需人工干预,且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中弹性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中气动顶升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中吸油网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支架、2热管、21第二拱形片、3冷管、4涡流管、41热出气管、42高压进气管、43冷出气管、5降压管、6进液管、7排气管、8第一拱形片、9吸油网板、9a网布层、9b金属网层、10细管、11伸缩管、111第二排气管、112第二复位弹簧、113第二挡块、12光杠、13直线轴承、14气动顶升机构、141壳体、142活塞杆、143活塞、15第一挡块、16弧面、17第一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至4,一种用于纺织品的去油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冷管3,冷管3靠近支架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排气管7,冷管3远离支架1的一端与涡流管4的冷出气管43连通,支架1的上端竖直滑动连接有热管2。

[0028]具体地,参照图3,热管2与支架1的滑动连接方式如下:支架1靠近热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光杠12,光杠12上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13,直线轴承13与热管2固定连接。光杠12的设置一方面起到限位的作用,使热管2只能在一端距离内上下滑动,另一方面相比其他滑动结构,直线轴承13的滑动阻力更低。

[0029]热管2上连通有降压管5,热管2远离支架1的一端与涡流管4的热出气管41连通,涡流管4的输入端连接有高压进气管42;

[0030]热管2和冷管3均压制成采用较宽的矩形结构,且二者均可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铝合金。

[0031]冷管3靠近涡流管4的一端顶部连通有进液管6。进液管6的设置喂入清洁液从而可将吸入冷管3内的油液清除。

[0032]冷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吸油网板9,冷管3的上端等距离连通有多个直径为0.5‑2cm的细管10,细管10远离冷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吸油网板9的底端。

[0033]具体地,参照图4,吸油网板9由网布层9a和金属网层9b两部分构成,且网布层9a位于金属网层9b两部分构成,网布层9a采用聚丙烯熔喷无纺布,聚丙烯几乎不吸水但却有很好的亲油性以及熔喷布具有孔率高且表面积大的特点,以具有很好的吸油性能,且聚丙烯安全无污染。

[0034]参照图1,吸油网板9的上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拱形片8,相邻的两个第一拱形片8之间的间距为0.5‑2cm,热管2的底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拱形片21,第二拱形片21的拱顶与第一拱形片8细管10对应设置。

[0035]第一拱形片8和第二拱形片21的相对设置可在不增加设备的直线距离的基础上,增加与纺织品的接触面积。

[0036]热管2靠近支架1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7,第一复位弹簧17远离热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顶端水平延伸部分。

[0037]热管2靠近支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动顶升机构14,气动顶升机构14可在热管2内气体压力下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7的张力带动热管2向下运动。

[0038]具体地,参照图3,气动顶升机构14包括由圆柱形的壳体141、活塞杆142、活塞143构成,活塞143的外径与壳体141的内径相等,活塞143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42,活塞杆142穿过壳体141并与支架1固定连接。

[0039]支架1位于冷管3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的伸缩管11,热管2靠近支架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的上端内壁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挡块15,第一挡块15为一可将开口封闭的块状结构,其依照重力自然竖直垂落并将开口封闭。

[0040]伸缩管11可在热管2向下运动时受抵压收缩,并在热管2运动至其可以运动至的最低侧时可将第一挡块15顶起并与热管2内部空间连通。

[0041]参照图3,伸缩管11由第二排气管111、第二复位弹簧112和第二挡块113构成,第二排气管111可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第二挡块113竖直设置并与支架1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12,第二挡块11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排气管111,第二排气管111靠近热管2的一端开设有斜面。

[0042]参照图3,热管2位于第一挡块15下侧的部分开设有弧面16,弧面16的设置可与伸缩管11上开设的斜面配合使用,且可防止与伸缩管11接触时卡死。

[0043]将需要去除油渍的纺织物放置在第一拱形片8上,将高压气体通过高压进气管42送入涡流管4内,通过涡流管4的转换,热出气管41输出热气,冷出气管43输出冷气,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

[0044]由于冷热气体分开流动,下面将对上下两侧气体进行分开阐:

[0045]热气进入热管2内,热管2与热气进行热交换,当热管2内气体饱和时,会抵压活塞143向上运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塞143带动活塞杆142运动时,会使热管2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7的张力不断的向下运动,直至热管2的下表面与纺织品接触。与此同时,由于弧面16与伸缩管11的斜面接触时,伸缩管11通过压缩第二复位弹簧112先收缩,并在运动至弧面16另一侧时在第二复位弹簧112的张力作用下插入开口内,并将第一挡块15顶起,此时热管2与第二排气管111连通。且由于第二排气管的限位作用,即使热管2内压力降低后,热管2也不会与纺织品分离。

[0046]冷气从冷管3内高速穿过,并通过第二排气管7送出,根据“伯努利效应”: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因而当气体从冷管3高速穿过的时候会在冷管3内形成负压,因而外界的气体会在大气压强下通过细管10进入冷管3内。

[0047]根据流体力学,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小,因而纺织品上的油渍与热管2接触的一面由于温度较高,油液表面张力变低,因而会向冷管3一侧运动,并沿着第一拱形片8的弧面被吸附在吸油网板9上,对于吸入冷管3内的油液,只需定期通过进液管6喂入清洁液冲洗即可。当设备使用完成后,停止输送高压气体,并将伸缩管11拉回即可。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线咨询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